欢迎访问黔东南州环境保护局网站 ·设为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政务信息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法律法规 | 污染控制 | 环境监测 | 环境监察 | 项目审批 | 自然生态 | 建议提案办理 | 环保信箱 | 在线调查 | 网上征集 | 在线访谈 | 曝光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行政体制>>领导讲话>>正文
 
201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8-01-07 09:24     (浏览:)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5日在黔东南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州长 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战略行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有效化解新矛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呈现出总体稳定、质量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0亿元,增长7%。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完成4600万美元,增长75.8%。新增市场主体6.24万户,增长152.9%,全州市场主体突破26万户。

——脱贫攻坚再战告捷。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有力有效,“四场硬仗”成果丰硕。初步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0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8.08%下降到13.57%。镇远县和全州270个贫困村按国标脱贫摘帽工作扎实推进。

——发展平台不断优化。“6个20工程”持续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60亿元。麻江、雷山、黎平3县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面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等系列重大活动,荣获2017魅力中国城“十佳城市”和“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

——民生福祉稳步改善。初步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5万元和8342元,增长8.8%和10%。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10%和15.3%。教育事业均衡稳步发展,公共文化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达84.79%,居全省第1位。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67%,居全省第2位。

过去一年,我们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精准脱贫攻坚。聚焦“四场硬仗”,启动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建成通组公路3646公里。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12个,覆盖贫困人口53.2万人。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97.78亿元。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完成6.7万人搬迁入住任务,涉及贫困人口5.9万人。资助贫困学生9.12万人次,贫困县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4.5万人。4752名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在全国率先推出“第四重医疗扶助”制度,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99万户,同步完成改厨、改厕、改圈。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和企业帮扶成效显著。

(二)狠抓产业培育提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高。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64%,农业增加值增长6.2%。加快推进“双千工程”,对147个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32亿元。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36家,其中500强企业22家,推动拟上市企业落户52家。大力推进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推出万达小镇、剑河温泉等新景区,全州接待游客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2%和51%,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

(三)狠抓扩大有效投资。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370个,建成项目674个,完成投资750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占22.2%,民间投资占26%。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穗至施秉、荔波至榕江等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凯里至都匀、三穗至镇远等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基本完成都柳江从江、大融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十件民生实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分别完成投资69.98亿元和51亿元。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298亿元,增长15.48%。

(四)狠抓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山地特色城镇化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提高到298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完成棚户区改造10208套,建成公租房5935套,新增公共停车位3500个,开工建设城镇公厕400个。21个示范小城镇“8+X”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凯里市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黎平县肇兴镇列为全国特色小镇。全面推进“清洁风暴”行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试点,改善667个村庄人居环境。完成209个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

(五)狠抓改革开放创新。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县域全覆盖,州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推进,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凯里市被国务院表彰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县市”。对外开放平台逐步夯实,黔东南州无水港开港运营,碧波公用型保税仓加快建设,厦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面向珠三角开放通道更加优化。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8个,获得2017年度贵州科学技术奖5项、专利授权960件。州级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52.38%。

(六)狠抓财政金融保障。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全州综合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5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1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8%。全州15个贫困县均纳入统筹涉农资金整合范围。积极推进“引金入州”工程,新增县域保险分支机构12家、融资担保机构1家,新设农发行县域支行2家。全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60.32亿元和1120.89亿元,分别增长6.4%和19.6%。用好“特惠贷”“惠农脱贫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全州“特惠贷”累放额和余额均居全省第1位。

(七)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退耕还林7.04万亩,新增荒山营造林17.87万亩,治理石漠化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41平方公里。全面推行州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全省河长制启动仪式在榕江县举行。深入实施“双十”“双源”污染治理工程,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全年办结环保信访投诉案件702件。全州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9%,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6.97%,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2%和83%。

(八)狠抓保障改善民生。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完成39所幼儿园和46个“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9%,基本普及15年教育,新增4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五个全面建成”工作,实现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全覆盖,杭州市等对口帮扶我州的医疗卫生机构达41家。率先推出“两保一孤”惠民保险险种,20万人受益。率先在全省开展社保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试点。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刑事案件发案数大幅下降,“大数据+民族自治+全民共治”“110为民服务中心”成为社会治理新亮点。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方志、文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怀厚爱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和省各单位、杭州对口帮扶城市,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黔东南州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州还比较突出,面临的挑战还很严峻。一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目前,全州仍然有55.47万贫困人口、1501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全省之最,而且越往后脱贫攻坚的难度越大。二是加快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实体经济总体偏弱,缺乏引领性、带动性产业,税源和就业的支撑能力有限。三是深化改革任务依然繁重。一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发展的能力较弱,区域经济的开放性、融合性、协调性不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不浓。四是要素配置任务依然繁重。以人为核心的软环境建设仍然滞后,营商环境还有待优化,人才紧缺问题较为突出,金融产品创新不够。五是保障民生任务依然繁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还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作风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干部研究问题、破解难题能力不足,对一些重大改革举措和政策的贯彻不够主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拿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为我们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带来新机遇。同时,我州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瓶颈制约加快破解,发展平台逐步优化,要素资源加速聚集,后发优势叠加释放,正在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加油干、感恩奋进加快赶,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全省及全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加强和改善民生,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农业增加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9.05万人,5个贫困县退出、13个贫困乡镇摘帽、6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1%;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0%、12%和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和17%;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7.4%;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8%左右,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夺取新胜利。全面对标精准要求。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全面落实“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扎实抓好“三率一度”提升工作。按照深查细照的要求组织开展贫困户精准情况大排查,深入查找问题、及时整改问题,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建立产业扶贫机制,下决心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进“一减四增”工程,推行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大幅压减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油茶、烤烟等经济作物,确保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68%以上。积极发展地方优质生态家禽和特色水产养殖,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6%以上。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村办合作社,新增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以上、农民合作社200家以上。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扶贫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9万人。切实加大省级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申报和投放力度,确保新增获批60亿元、落地投放100亿元。打好基础设施硬仗。强力推进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建成通组公路4000公里以上,98%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加快提升镇村连接高速公路的通达能力。实施2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新增冷库5.5万吨以上、冷藏运输车辆35台以上,实现县级冷库全覆盖。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和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鼓励跨县安置,今年6月底前完成2017年度13.7万人搬迁入住任务,完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年底前完成2018年度搬迁项目房屋主体工程建设。深入落实“五个三”,扎实推进“一步搬到位、五个全覆盖”,确保户均1人以上稳定就业。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继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扎实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五个100%”。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切实遏制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和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推行农村人口13种大病集中分类救治,推进州内定点医疗机构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狠抓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加大对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着力解决3个深度贫困县、4个省极贫乡镇和1038个深度贫困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统筹用好各类扶贫资源。加强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企业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力求在产业合作、劳务输出、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实效。在杭州市等地设立黔东南州绿色农产品销售中心,加大农特产品和旅游产品推介力度。持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更多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继续加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度,落实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深入实施“双十”“双源”工程,持续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相关工作,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全州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92%以上,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以上。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退耕还林5.12万亩以上、石漠化治理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40平方公里。巩固强化四级河长制,严格落实河长责任。持续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落实国土绿化行动,培育和引进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修复的专业化企业。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扎实开展绿色制造三年专项行动,力争“四型”产业增加值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9%以上。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推进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盘活林业资源促进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蓝莓、油茶等山上经济和林下种养殖等林下经济,建立林业经济示范点3个以上。加大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推进生态补偿脱贫工程。着力推进绿色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覆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办法。建设生态环保大数据管理平台,健全环境治理管控机制,建立覆盖全州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制度,在清水江、都柳江、?阳河等重点流域率先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建立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三条蓝线管理制度。

(三)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绿色新型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加快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围绕建设有机农业大州,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工程,抓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实施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农资农药市场监管,从源头上防范农业面源污染,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新增“三品一标”种植面积70万亩。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具有黔东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农业观光等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优一接二连三”。着力推进工业量效齐升。加快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深入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围绕黑色冶炼、木材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实施改扩建项目提升和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改造,完成工业企业改造升级100户,技术改造投资40亿元。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提升到10%。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计划”,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20%。支持凯里经济开发区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大力实施大健康战略行动,支持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民族医药产业和康体养老产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以酸汤、家禽、水果为重点的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业,发展以银饰、刺绣、蜡染等为重点的民族工艺品加工业,发展以生态木屋、高端家具为重点的木材加工业,引进现代化企业打造我州特色优势产业名片,确保特色产业产值达6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以上,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家,其中批零住餐企业70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30家。推动电子商务提质增效,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功能,加强优质农产品、特色食品、民族工艺品等产业电商平台和品牌建设,“黔货出山”销售额增长30%。加快发展以设计、包装、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凯里智慧物流园区,培育3个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园。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荐“三品一标”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入驻省级平台,确保7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

(四)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承办省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举办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和35%以上。建好旅游精品景区。加快推进全州20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推进景区景点提质升级、差异发展,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镇远古城、雷山西江、黎平肇兴、施秉云台山、剑河温泉等经典景区,每个县启动创建1个4A级以上标准景区。打造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州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以上。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旅游交通、酒店客栈、村寨民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四星级饭店10家、民族特色客栈300家以上。完善提升重点景区、高速公路沿线、车站等区域旅游标识标牌。高标准新建旅游公厕100座以上。发展智慧旅游,建成全州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以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为方向,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综合体、康养基地、特色民俗、美食街区、旅游民宿等业态。积极争取承办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现场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建立旅游发展与贫困群众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加强旅游宣传推广。依托民族节庆和重大活动做好旅游营销推广,加强对珠三角、长三角、航班通航城市和沪昆贵广高铁、渝贵快速铁路等沿线城市开展主题营销。扎实做好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黔东南分会场筹备工作,确保活动安全举办、圆满成功,进一步提高黔东南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完善我州景区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规范旅游开发和景区特许经营制度,促进优质旅游资源有序开发、良性发展。探索旅游投融资和建设主体适度分离,做大旅游投融资平台。持续推进旅游景区环境治理,加强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开展旅游行业“争先创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五)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要素保障,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和水平。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活动,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抓好项目投资。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大举措和第一动力,做好项目谋划、项目储备和项目申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落地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800个以上。紧紧盯住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三穗至施秉、剑河至榕江等5条“省高”项目,雷山至榕江、凯里环城高速等9条“地高”项目,加快实施黎平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天柱机场,加快锦屏、加榜等通用机场筹建进度,交通投资达230亿元以上。力争开工建设宣威大型水库,开工建设中小型水库20座,水利投资达80亿元以上。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民生投资达100亿元以上。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文化旅游投资、能源投资分别达140亿元、100亿元、130亿元和15亿元以上。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30亿元以上。着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民间投资占比达40%以上。抓好金融保障。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快推进2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筹建工作,争取2家以上银行到我州设立办事处,新设保险县域分支机构10家以上。充分发挥州工业投资公司平台作用,用足用好“贵工贷”“贵园信贷通”等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盘活我州绿色资产。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全面推行“4321”风险分担机制,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抓好财政税收。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涵养财源、壮大财力。依法强化税收收入征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禁税收空转和收“过头税”。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加强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盘活存量资金,积极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投入,持续加大对脱贫攻坚、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推行政府预算资金“基金化”,统筹州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新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机制,引导和拉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打好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化交易场所监管整治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重点整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违法违规套利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全口径债务管理,积极争取我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严格规范举债。认真落实好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要求,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防止形成新的隐性债务。

(六)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板块建设,积极拓展凯里都市圈、黔东片区、南部片区三大区域板块,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融互补。加快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黎平等县撤县建市。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按照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的要求,提升旧州、隆里、下司、肇兴、施洞、万达等一批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核心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落地步伐,保障人民群众户籍登记的基本权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海绵城市项目16个以上。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善一批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新增城镇停车位3500个以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全州棚户区改造,全年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7个,完成改造任务1万户以上。建立“两违”清理整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两违”建筑蔓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境模范城市等为抓手,倒逼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创业创新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休闲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全面推广“塘约经验”,通过多种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业、路、水、房、电、讯、寨、绿等“八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持续开展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加快推进“百村会战”工程和“百村示范”行动。抓好全州309个“中国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和发展,加快实施一批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环境整治等项目,打造一批传统村落旅游示范村。继续推进农村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消防安全“六改”。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积极推广先进基层治理经验。建强基层党组织,做大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村官、驻村干部等服务农村的热情,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七)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不断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蹄疾步稳推进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改革举措,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网上审批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州县两级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受益”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利益分配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司法、行政、统计等领域改革。全力以赴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构筑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动海关、综合保税区、无水港建设,不断夯实“6个20工程”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实做优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高水平办好各类重大节会,主动参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等重大活动,扩大“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以及各类体育竞技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入推进“千企引进”工程,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活动”,招引一批“带动能力强、投资强度大、环保能达标、发展潜力优、吸纳就业多”的好项目,全面提升项目合同签约率、资金到位率、落地率和开工率,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实体企业100家以上,其中500强企业5家以上。与时俱进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0个。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战略,完成专利申请2000件以上,注册商标600件以上。继续办好黔东南“创业创新创意”三创大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培育用好乡土人才,加强少数民族骨干队伍建设。

(八)持续增进和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发展优质教育。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以上。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新增4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建设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138所。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办好特殊教育,提升高中教育,积极推进中职教育上档升位,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内涵提升。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民办教育,鼓励开展合作办学。加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着力解决“大班额、师资缺”问题。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务输出联络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人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完成培训7万人以上。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雁归兴贵”行动和“双百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转移人员到非公经济服务领域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加强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失业人员、复退军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移。深化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落实黔医人才计划、千人支医计划,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县以下医疗卫生条件。落实人口发展战略,加强妇幼健康工作,全面推进生育健康全程服务。传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药品质量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全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补助标准。关爱困难弱势群体,全力做好“三特三留”人员关爱工作。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快苗族村寨、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语言传承保护、“双语”教学等工作。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办好环雷公山国际马拉松赛、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等活动。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黔东南”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加快州公共安全服务中心和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大力推广“地网工程”等社区防控试点,全面推广“全民共治”工程,探索“互联网+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依法处理各类信访问题。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档案、方志、文史、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为3个深度贫困县和4个省极贫乡镇的贫困户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电商精准扶贫站点村级全覆盖,新增1600名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2)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6万个,新建300个农村公厕、150个城镇社区公厕,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百乡千村试点。(3)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置隐患里程800公里,整治城镇背街小巷50条以上,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城镇20个以上。(4)继续压缩6%行政办公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完成40所学校“全面改薄”工作,新改扩建30所幼儿园,完成649所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5)推进贫困地区生鲜农产品直通车进城市社区,城市每千户聚居区建成1个生鲜农产品超市。(6)实现“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农村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五个全覆盖。(7)农村、城市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9%和6%,建成州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中心,建成州儿童福利院和2所县级儿童福利院,建成2个县级老年养护楼,建设12个城镇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和16个农村幸福院。(8)改造农村危房4.7万户,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2.53万套。(9)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用户20万户,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建设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覆盖,实施城市文明交通畅通提升工程;完成多彩宝“互联网+”益民服务平台城乡全覆盖工程。(10)建成100公里健身绿道,建设城市休闲广场和城市公园(含湿地公园)10个以上。

为确保完成全州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将按照季度对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逐旬逐月强化精准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及时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筹用好“晒比评述”、观摩会、现场会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全州形成比学赶超、增比进位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拥抱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对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全面从严治党、廉洁从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着力打造“制度铁笼”,全面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民生监督,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全面依法行政、勇于革新。全力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快推进政府数据“聚通用”,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终身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行行政执法公示、过程全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依法行政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不懈推动政府系统改革创新,及时落实新政策、新举措,及时研究新矛盾、新问题,只要符合中央精神、黔东南实际和群众意愿,就大胆试、放手干、坚决改,敢为人先、推陈出新、闯出新路。

(三)全面提升能力、狠抓落实。开展学习型政府创建活动,打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干部队伍,切实提升谋划发展的能力。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必须在我,把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后发赶超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苦干实干业绩来检验推动发展的能力。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将工作重心和工作阵地下移,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切实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大力提高全州政府系统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健全抓落实的任务链责任链,强化督查考核问责,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

(四)全面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十项规定,纠治“四风”突出问题新表现,以大兴“三风”促进作风转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时俱进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坚决反对“假大空”,严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在全州形成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氛围。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滥用职权、不奢侈浪费,切实做到廉洁奉公、权为民用。

各位代表!拼搏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努力在解放思想上有新进步、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在后发赶超上有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有新跨越,为续写新时代黔东南发展新篇章,全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大美黔东南新未来而团结奋斗!

关闭窗口
  相关阅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政府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日博365备用微信公众号 主办:黔东南州环境保护局 技术支持:黔东南信息港
黔ICP备05000359号 地 址: 北京东路11号 联系电话:0855-8221064